工業廢水廢氣治理
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控制,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等要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在繼承過去行之有效的工作基礎上,加快解決當前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十四五”VOCs減排目標順利完成,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開展重點任務和問題整改“回頭看”
各地要系統梳理《“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各項任務措施和2020年生態環境部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監督幫扶反饋的VOCs治理問題,以及長期投訴的涉VOCs類惡臭、異味擾民問題,對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和問題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對未完成的重點任務、未整改到位的問題,要建立VOCs治理臺賬,加快推進整改;對監督幫扶反饋的突出問題和共性問題,要舉一反三,仔細分析查找薄弱環節,組織開展專項治理,切實加強監督執法。
二、 針對當前的突出問題開展排查整治
各地要以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合成樹脂等石化行業,有機化工、煤化工、焦化(含蘭炭)、制藥、農藥、涂料、油墨、膠粘劑等化工行業,涉及工業涂裝的汽車、家具、零部件、鋼結構、彩涂板等行業,包裝印刷行業以及油品儲運銷為重點,并結合本地特色產業,組織企業針對揮發性有機液體儲罐、裝卸、敞開液面、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廢氣收集、廢氣旁路、治理設施、加油站、非正常工況、產品VOCs含量等10個關鍵環節,認真對照大氣污染防治法、排污許可證、相關排放標準和產品VOCs含量限值標準等開展排查整治,具體要求見附件。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以下簡稱重點區域)于2021年10月底前、其他地區于12月底前,組織企業自行完成一輪排查工作。在企業自查基礎上,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對企業VOCs廢氣收集情況、排放濃度、治理設施去除效率、LDAR數據質量以及儲油庫、加油站油氣回收設施組織開展一輪檢查抽測,其中排污許可重點管理企業全覆蓋;針對排查和檢查抽測中發現的問題,指導企業統籌環保和安全生產要求,制定整改方案,明確具體措施、完成時限和責任人,在此基礎上形成行政區域內企業排查清單和治理臺賬。能立行立改的,要督促企業抓緊整改到位;對其他問題,重點區域力爭2022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整治,其他區域2022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確需一定整改周期的,朂遲在相關設備下次停車(工)大修期間完成整改。重點區域省級生態環境部門于2021年12月底前、其他地區于2022年6月底前將企業排查清單和治理臺賬報送生態環境部;整治基本完成后報送工作總結。
中國鐵路、中國船舶、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 家能源集團、中國中化、中煤集團、國藥集團等中央企業要切實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組織專業隊伍,對下屬企業開展系統排查,高標準完成各項治理任務。2021年12月底前,匯總集團排查清單和治理臺賬報生態環境部;整治基本完成后報送工作總結。
三、 加強指導幫扶和能力建設
各地要整合大氣環境管理、執法、監測、行業專家等力量組建專門隊伍,開展“送政策、送技術、送方案”活動。通過組織專題培訓、現場指導、新媒體信息推送、發放實用手冊等多種方式,向企業詳細解讀排查整治工作要求,指導企業編制治理方案;對治理進度滯后的企業,要及時督促提醒,確保完成治理任務。按照《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裝備標準化建設指導標準(2020年版)》的要求,增強基層VOCs執法裝備配備。定期組織地方環境管理、執法、監測人員及相關企業、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等開展VOCs治理專題培訓。
加強監測能力建設。按照《“十四五”全國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監測網絡能力建設方案》要求,持續加強VOCs組分監測和光化學監測能力建設。加強污染源VOCs監測監控,加快VOCs重點排污單位主要排放口非甲烷總烴自動監測設備安裝聯網工作;對已安裝的VOCs自動監測設備建設運行情況開展排查,達不到《固定污染源廢氣中非甲烷總烴排放連續監測技術指南(試行)》要求的,督促企業整改。加強對企業自行監測的監督管理,提高企業自行監測數據質量;聯合有關部門對第三方檢測機構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鼓勵企業對治理設施單獨計電;安裝治理設施中控系統,記錄溫度、壓差等重要參數;配備便攜式VOCs監測儀器,及時了解排污狀況。鼓勵重點區域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廠區內VOCs無組織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在VOCs主要產生環節安裝視頻監控設施。自動監測、中控系統等歷史數據至少保存1年。
四、 強化監督落實,壓實VOCs治理責任
各地要加強組織實施,監測、執法、人員、資金保障等向VOCs治理傾斜;制定細化落實方案,精心組織排查、檢查、抽測等工作,完善排查清單和治理臺賬;積極協調、配合相關部門,加強******和地方涂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等產品VOCs含量限值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檢查、抽測中發現違法問題的,依法依規進行處罰;重點查處通過旁路直排偷排、治理設施擅自停運、嚴重超標排放,以及VOCs監測數據、LDAR、運行管理臺賬造假等行為;涉嫌污染環境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依法嚴肅查處;典型案例向社會公開曝光。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強化統籌調度,對治理任務重、工作進度慢的城市,要加強督促檢查,加大幫扶指導力度。
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重點區域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監督幫扶,重點監督各地“回頭看”和VOCs治理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工作開展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實行“拉條掛賬”式管理,督促整改到位。對2020年監督幫扶反饋問題整改不到位,VOCs治理進度滯后、問題突出的地方和中央企業,生態環境部將視情開展點穴式、機動式專項督查,并通過通報、公開約談等方式壓實責任。?
上一頁:噴涂廢氣如何處理?
下一頁:沒有了…
- ?動態蒸汽吸附的技術原理及應用場景
一、技術原理:基于重量變化的濕度動態監測 動態蒸汽吸附(Dynamic Vapor Sorption, DVS)是一種通過精密天平實時監測樣品在可控溫濕度環境下質量變化的技術。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高靈敏度微天平(分辨率可達0.1μg)...
- ?化工廢氣處理常用方法
化工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毒性較大的廢氣,若未經有 效處理直接排放,將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因此,采用科學合理的廢氣處理方法至關重要。以下是化工廢氣處理常用的幾種方法。一、吸收...
- ?生物除 臭的工作原理
生物除 臭技術是一種高 效、環 保的廢氣處理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謝活動,將具有臭味的物質轉化為無 害或低害物質,從而達到除 臭的目的。其工作原理基于微生物對惡臭物質的吸附、吸收和降解過程,具體可...
- 生物除 臭的技術方案
湖南生物除 臭主要依賴于微生物的生理代謝活動。微生物通過酶的作用,將臭味物質分解為水、二氧化碳、硫酸鹽、硝酸鹽等無 害物質。這一過程包括微生物降解、酶促反應和生物膜作用。微生物在適宜的條件下,通過生...
- 蒸汽吸脫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蒸汽吸脫附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活性炭對廢氣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吸附與脫附過程。以下是對蒸汽吸脫附基本原理的詳細解釋:一、吸附過程 1.活性炭的作用:活性炭因其表面存在大量的空隙,這些空隙的孔徑有大中小之分,...
- 生物除 臭的優點
生物除 臭的優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安 全環 保 生物除 臭劑主要由天 然微生物和酶類組成,不含有害化學物質,對人體和環境無 害。同時,生物除 臭劑本身也是可生物降解的,不會產生二次污染。這種環 保特...
- 含氯廢氣處理用在什么場景呢
含氯廢氣處理主要應用在以下場景:一、工業生產 1.氯堿工業:在氯堿廠中,氯氣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氯廢氣。例如,電解食鹽水制備氯氣和氫氧化鈉的過程中,電解槽的密封不嚴、管道的老化破裂等都可能...
- 蒸汽吸脫附有什么作用
一、去 除揮發性有機物質 蒸汽吸脫附技術可以利用蒸汽在一 定溫度下將揮發性有機物質(VOCs)從固體表面或孔道中吸附出來,再通過降溫或減壓等方法將其脫附出來。這一技術在化工、環 保等領域有廣泛應用,特別是在...
- 生物除 臭法介紹
生物除 臭法是指利用微生物降解惡臭物質,達到去 除 臭味的方法。其實質是:臭氣成分先同水接觸并溶解于水中,進一步擴散至生物膜,進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并吸收;進入微生物體內的臭氣成分在其自身的代謝過程中...
- 化工廢氣處理方案
1.化工廢氣概述 化工廢氣來源于化工生產中由化工廠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氣體。不同化工生產行業產生的化工廢氣成分差別很大,污染物種類很多,物理和化學性質復雜,毒性也不盡相同,嚴重污染環境和影響人體健康。2.化...
- 生物除 臭技術的原理、應用以及其優劣勢
生物除 臭技術在處理臭氣和惡臭物質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一、生物濾池優劣勢 生物濾池是一種常見的生物除 臭設備,其優點如下: 1. 除 臭效率高:生物濾池能夠有 效降解惡臭物質,除 臭效率可達90%以上;同時,...
- 生物除 臭設備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生物除 臭設備操作方法 1.安裝生物除 臭設備時,需砌筑150mm混凝土地面,水泵、風機等應符合要求。 2. 設備安裝時,應視情況分段運輸,技術人員現場安裝調試。 3. 如果要想在室外安裝生物除 臭設備,在不同溫度...
- Top1
- Top2
- Top3
- 4華藍環保公司廢氣處理設備的分類,范圍,原理介紹
時間:2023-02-28
- 5常見廢氣處理方法有哪些?
時間:2024-04-23
- 6湖南石油化工廢氣治理
時間:2024-03-26
- 7生物除 臭技術的原理、應用以及其優劣勢
時間:2024-08-13
- 8食品廠廢氣處理法二級噴淋+生物除臭工藝
時間:2023-09-08
- 9生物除 臭菌種有哪些?
時間:2024-05-30
- 10生物除 臭的優點
時間:2025-01-10